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摘要:童年期的心理发展7-12岁小学阶段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为主--童年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学习兴趣的特点: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后来逐步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不同学科的兴趣:不分化--à分化游戏因素起一定的作用,但逐渐降低;--记忆的发展容量接近成人,7±2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形式;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速度超过形象记忆;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复述;组织:按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组织策略有两种:归类和系列化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对自己记忆水平的认识)弗拉维尔对记忆的元认知分为三个方面: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思维的发展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经历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à童年期的形象逻辑思维为主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à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期;童年期新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类群集)序列化;(关系群集)--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提高;自我评价的内容扩大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亲子关系的发展:交往时间减少;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发生变化;--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交往中儿童的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8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8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19-06-28 04:41: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