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分期三大误解
摘要:又是一年“3·15”消费权益日,金融服务业与民生息息相关。从银行卡的办理到存取款再到理财产品的投资等,无不涉及到金融业。那么该如何维护个人权益呢?本报记者收集了一组行业内常见的热门投诉问题及应对方法。现象1”假钞事件多是个人调包每天前往银行存取款的市民不计其数,近期有多名网友声称自己在银行柜台取钱不幸取到了假钞。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呢?银行业内有关人士表示,从银行的ATM柜员机流出假钞的概率非常小,严格意义上来讲,在银行内部整个验钞流程是非常严格的。有关银行方面还表示,各银行方面收到有关假钞的报料,常常是市民在取款时并未检验自己所取的现钞,而事后才发现所取的钞票中有假钞。“假如市民取完现钞后直接离开,银行方面很难界定(假钞是不是从银行流出来的)。”有关银行方面还称,部分市民称自己取出了假钞,银行和警方在调查视频监控录像后,发现不少情况是投诉者自己进行了“真假钞的调包”。消费提醒:发现疑问钞票不要离开现场在这里,业内人士则建议,市民前往各银行网点取款时,尤其是去ATM柜员机取款,最好当场仔细核对真伪。假如真发现有疑问的现钞,可以立即对着自动柜员机上方的摄像头,出示清晰的钞票编号,同时一定不要离开现场,请他人帮忙通知该网点的工作人员,或者直接拨打银行24小时客服电话反映情况。现象2:误把保险产品当成“定期存款”原本是前往银行办理定期存款,没想到却被保险公司驻点的工作人员忽悠。一念之间,把原本该办理定期存款的资金转而买成了保险产品。事后发现,又被保险公司通知,单方毁约将损失部分资金。究竟该不该投保各类分红险种呢?不少市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市民杨先生报料称,他前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22-03-23 23:39: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