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里的孤独意识
摘要:论《边城》里的孤独意识《》是孤独的,因为只有这么一个地方,翠翠是孤独的,因为爱的人都不在了。整个《边城》都有一股孤独的氛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边城》里的孤独意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论《边城》里的孤独意识创作于1933年的《边城》是富有精神纯粹性的,可正如作品结局——走水路的爱情的失败——所展现的那样,它荡漾着一种“孤独”的气息。《边城》这部作品的意境整体上如作品本身所说的那样“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美好却忧愁无限,但这正是作者有意于创作的“开放性”结局的真正用意,为的是突出这种“不和谐”,折射出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意识。这样的孤独意识体现于作者本人,体现于作品中所展示的“边城”自身的地理环境,而这两者最终又为了体现人类的孤独这个大的精神旨归。虽然《边城》是作者着意为世人谱写的乡土挽歌,但是沈从文并不是要突出这样的孤独,而是要反抗这样的孤独。最终,这片土地上还是再次荡漾着孤独的气息,美好的人性太过于理想化,因此导致了这片土地上人性的贫乏,反抗的失败。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边城》里的孤独意识。一、边城与孤独的诗人沈从文给自己的定位是“乡下人”,他在创作于1943年的作品《水云》中提到“用一支笔来好好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取予的形式,也结束了这个时代这种感情发炎的症候”。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独特的理想实现形式,和他给自己在当时主流文化环境之下的定位。蓝棣之先生曾经用“症候”这一独特术语分析过作品与作家的关系。他说:“一部作品总是必然地会带有作者本人的烙印……”\[1\]如此《边城》必然的带有沈从文先生自己的印记。那么这样的烙印是如何表现的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21-04-13 18:59: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