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鹰嘴豆的高产栽培规程摘要:通过对鹰嘴豆Cicerarietinum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以及化学成分进行阐述,提出了鹰嘴豆高产技术的基本规程。关键词:鹰嘴豆;高产;种植模式鹰嘴豆Cicerarietinum又名鸡头豆、脑黑豆等,是野豌豆族鹰嘴豆属植物中的一个栽培品种,因其籽粒形状酷似脱毛后的鹰头或鸡头而得名。鹰嘴豆起源于亚洲西部和近东地区,在世界豆类作物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种植于40多个国家,总面积达1045.6hm2。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栽培面积不大,仅在甘肃、新疆、青海和云南等地有种[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于2001—2005年对从国际农业干旱中心引进的48个鹰嘴豆进行品种筛选及农艺性状的观察和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与示范,认为鹰嘴豆具有极抗旱(在土壤含水量达9%时能旺盛生长)特性。在河西及中部干旱地区平均产量可达2250~3750kg/hm2,其丰产性居食用豆类作物之首,并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1鹰嘴豆的植物学性状鹰嘴豆,为鹰嘴豆属,蚕豆族豆目,蝶形花亚目,一年生草本,其分枝近地面,分枝茂盛。据观察,其单株分枝3~5个,株高40~87cm,主根长15~30cm,并有4排侧根。全身覆以腺毛,主茎30~70cm,分直立、半直立、披散、半披散4种株型,茎主干圆形,羽状叶,蝶形花,两侧对称。豆荚有1~3粒种子,成熟时种子具喙,有圆形、半圆形,半起皱,无胚乳,种皮为乳黄、乳白等。一般每株结30~150个荚,荚呈偏菱形至椭圆形,长14~35mm,宽8~20mm,荚皮厚约0.13mm。单荚重0.148~0.175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