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x文档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古诗词

教育专区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 文档预览
63 页 782 浏览 1 收藏 4.9分

摘要: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古诗词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8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8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2019-07-02 17:08:06上传分享
你可能在找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古今异义词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3.0 分 27 页 | 21.32 KB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常用虚词汇总之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上枢密韩太尉书》)助词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公输》)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
    3.0 分 28 页 | 21.48 KB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重点字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以:徐喷以烟:介词,"用"。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以数万计:介词,"用"。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此独以跛之故:因为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0 分 14 页 | 18.33 KB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名著复习一、《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名耳,字子安。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6、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3.0 分 50 页 | 26.05 KB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中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上古时期;神话传说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唐代时期:诗宋代时期 :词 元代时期:曲明清时期:小说,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
    3.0 分 30 页 | 23.38 KB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必会成语词汇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忍俊不禁:忍不住笑。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3.0 分 25 页 | 22.47 KB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古代励志名言警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比喻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与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道出类似的生死观,并表现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0 分 11 页 | 15.60 KB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阅读理解技巧文章开头的作用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结尾的作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3.0 分 26 页 | 21.43 KB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咏月诗【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4.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3.0 分 10 页 | 15.34 KB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描写月亮的古诗句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王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白居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萧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张惠言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梁章钜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0 分 8 页 | 15.04 KB
本站APP下载(扫一扫)
活动:每周日APP免费下载全站文档
本站APP下载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