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档 阴阳寒热虚实

教育专区 > 高等教育 > 其它 > 文档预览
9 页 997 浏览 16 收藏 4.7分

摘要: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一般来说,寒证表示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致的证候,热证表示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致的证候。寒热在《内经》中论述颇多,比较明确,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寒证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其临床症状为: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苍白而滑润、脉迟等。其病因病机为:感受寒邪,或因阳气不足,皆能致人体温煦不足,故现恶寒、面白、喜暖;阴盛于内,津液不伤则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小液,故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阳气不足,寒湿内生,必见舌淡苔白而润;阳虚气弱,血脉则鼓动无力,脉迟。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衰,表现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其临床症状为: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其病因病机为:其病因可由外感火热之邪而致,亦可由七情郁火,或饮食积热、或房室劳倦,阴精受损,导致阴虚阳亢等引起。若阳热偏盛,则身热喜冷;火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口渴饮冷,且小便短赤;大肠津液不足,则大便燥结;阳热亢盛,迫血流加速,故脉数。寒证与热证关系寒热错杂寒热错杂,是指寒、热证同时并见。临床上一般常见有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上热下寒:阳盛于上,阴盛于下。症见胸中烦热、频频欲吐(上热);腹痛喜按、大便稀薄(下寒)。上寒下热:阴盛于上,阳盛于下。症见胃脘冷痛、呕吐清稀(上寒);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下热)。表寒里热:外受寒邪所侵,表未解而邪入里化热;或内本有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2022-08-09 23:57:39上传分享
你可能在找
  • 4.7 分 3 页 | 11.12 KB
  • 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 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14.称 “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
    3.0 分 145 页 | 101.08 KB
  • 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 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14.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17.阳偏胜所致证 候是:实热证。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
    3.0 分 126 页 | 101.36 KB
  • 四逆汤▲▲▲〖方源〗《伤寒论》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8)即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病因病理]〖功用〗回阳救逆。〖病机〗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虚寒,恶寒踡卧。
    3.0 分 3 页 | 52.01 KB
  • 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应用六经辨证与临床应用 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应用•六经辨证一.六经概念1.六经:太阳、阳明、少阳总纲太阴、少阴、厥阴2.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六经证候的产生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 六经受邪:(1)足太阳经受邪:头项强、腰背痛。 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应用(2)足阳明经受邪:目干、鼻干。(3)足少阳经受邪:耳聋、目赤,胸胁苦满。(4)太阴病:腹满痛。(5)少阴病:咽痛、咽干。 (6)厥阴病:头顶痛。3.六经与八钢辨证的关系三阳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三阴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4.六经传变和合病、并病。
    4.7 分 26 页 | 66.50 KB
  • 假神"的表现()A.语无伦次B.面部潮红C.反应迟钝D.突然能食E.表情淡漠3.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此属()A.有神B.无神C.假神D.失神E.神志错乱4.戴阳证的面色是 ()A.满面通红B.颧部潮红C.颧红如妆D.面青颊赤E.面色青紫5.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A.稍赤B.稍白C.稍青D.稍黄E.稍黑6.形成面色青的原因主要是()A.寒凝B.湿阻C .气虚D.痰滞E.水停7.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A.阴寒内盛B.脾虚湿蕴C.心肺气虚D.肾阴亏损E.肾阳不足8.颧部潮红主病()A.心火亢盛B.阴虚内热C.阳明实热D.虚阳浮越E.气虚发热9.脾胃气虚
    3.0 分 14 页 | 71.50 KB
  •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 肾虚的症状: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为“寒”的症状,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 现代科学证明,当人发生肾虚时,无论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会导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肾虚发生时,肾脏的免疫能力降低,而肾脏的微循环系统亦会发生阻塞,肾络呈现不通。
    3.0 分 2 页 | 259.92 KB
  • (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审因论治D、人工免疫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A、治病求本B、既病防变C、早期治疗D、扶正祛邪3、属治则的有:()A、滋阴B、温阳C、扶正D、发汗)4、“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是:(A、反治法B、逆治法C、从治法D、治标法)5、“通因通用”适用下列哪种病证? (A、肠虚滑脱B、寒湿泄泻C、脾虚泄泻D、食积泄泻)6、“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A、表实里虚证B、虚实夹杂证C、真虚假实证D、真实假虚证)7、“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属:(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
    3.0 分 6 页 | 43.00 KB
  • 出汗的方式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战汗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 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 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3.0 分 6 页 | 14.36 KB
  • •一般而言,偏阳质者易感受风、暑、热之邪而耐寒。感受风邪易伤肺脏;感受暑热之邪易伤肺胃及肝肾之阴气。 偏阴质者易感受寒湿之邪而耐热,感受寒邪后亦易入里,常伤脾肾之阳气;感受湿邪最易困遏脾阳,外湿引动内湿而为泄为肿等。•小儿气血未充,稚阴稚阳之体,常易感受外邪或因饮食所伤而发病。 •一般而言,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腹泄、食积等疾;年高之人,五脏精气多虚,体质转弱,易患痰饮、咳喘、眩晕、心悸、消渴等病;肥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中风、眩晕;瘦人或阴虚之体,易罹肺痨、咳嗽诸疾
    4.9 分 26 页 | 1.70 MB
本站APP下载(扫一扫)
活动:每周日APP免费下载全站文档
本站APP下载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