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交通流理论
摘要:三相交通理论[编辑]三相交通理论,是玻里斯·柯纳在1996至2002年间提出的一种交通流理论[1][2][3]。它着重研究如何解释高速公路上交通拥堵转捩的物理原理以及拥堵交通流的性质。不同于经典的基于基本图的交通流理论将交通流划分为自由流和拥堵流两相的做法,柯纳将拥堵流进一步划分为同步流和宽运动堵塞两相,从而得到以下的三相:1自由流(Freeflow,F)2同步流(Synchronizedflow,S)3宽运动堵塞(Widemovingjam,J)这里“相”定义为某种时空状态。目录1自由流(F)2拥堵交通流3拥堵流中宽运动堵塞相J和同步流相S的定义4F→S的相变:交通拥堵转捩5道路通行能力的无穷多值性6宽运动阻塞(J)7同步流(S)8同步流到宽运动阻塞的相变9源自S和J的交通形态10三相交通理论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11出版专著12参考文献13注释(Notes)14参见自由流(F)图1实测的自由流中交通流流量和车辆密度的关系实测数据显示,在自由流中交通流量q(车辆数/时间单位)和车辆密度k(车辆数/长度单位)存在正相关性。这一关系的上边界,也即最大流量,在临界密度处取得。参见图1.拥堵交通流图2实测的自由流和拥堵流中交通流流量和车辆密度的关系在拥堵交通流中,车辆速度比在自由流中能达到的最低车速可以通过最大流量和临界密度求得是从原点出发,通过(,,在还要低。通常图中,这条直线的斜率(图2虚线所示)。该线将流量-密度图上的实测数据点分为两个部分:位于左侧的自由流数据点和位于右侧的拥堵流数据点。拥堵流中宽运动堵塞相J和同步流相S的定义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22-07-29 23:13: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