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必1
摘要:中学生必读:28个常用三字典故吹牛皮黄河上游的水流很急,住在两岸的人们渡河时,常用牛皮或羊皮做成皮筏,再往里吹足气,用它来渡河。因羊皮袋小而薄,吹起来不是很费力气,但牛皮袋做的皮筏又大又厚吹起来需要很大力气。当地的人们常会对那些爱说大话的人说:“你还是留着力气去吹牛皮筏吧!”后人们就以“吹牛皮”来比喻那些说大话,夸夸其谈的行为。拍马屁古代牧民对马的感情很深,如果与人骑马相遇,常拍着对方的马屁股说:“好马,好马。”慢慢地,拍马就成了礼节。后来人们发现,拍马屁股后,马会觉得很舒服而变得十分温驯再后来,有些人开始为了拍人而拍对方马。看到有权势的人来,便上去拍着马屁股连称“好马”。这时,拍马,便成了谄媚奉承的举动了。后用“拍马屁”比喻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行为。乌纱帽乌纱帽出现于东晋,作为官职的代名词则始于唐代。东晋时,纱帽并非官员所特有,不分贵贱,臣民皆可戴,而且颜色也并不仅仅是黑色。贵族们用白纱制作,品级低下的官员才用黑纱。到了唐代才定为官服,乌纱是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所戴,平时在家不必戴。颇类似于今天某些行业的大盖帽。公元1370年,明朝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都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乌纱帽起初是用藤条编织,以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表上涂漆。由于纱经油漆后坚固而轻便,所以官服用的乌纱帽就去掉了藤里。但在帽的两侧添出两只硬翅。这两支硬翅,从宋初开始,逐渐家常,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时交头接耳说悄悄话。如果交头接耳,两只帽翅碍事,和可能会把纱帽碰掉地上,皇帝就会发现。到清朝,乌纱帽虽被顶子花翎所取代,可“乌纱帽”仍成为人们口头上指称官员的代名词。至今仍是如此。敲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8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8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19-06-28 10:09: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