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猪口蹄病
摘要:如何防治猪口蹄病?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过去多以在病畜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和口腔黏膜以及鼻盘发生水疱,后期溃烂形成烂斑为表现症状,传染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近年来,本病往往伴有心肌炎出现,病猪突然倒一,口吐白沫,痉挛而死,尤以乳猪为甚,死亡率为60%—80%,应引起猪场高度重视。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和易变异性。目前世界范围已发现其病毒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各主型之间无交互疫性,同一主型各亚型之间有一定的交互免疫性。该病毒在实验和流行中都能出现变异,当疫苗的毒型与流行毒行不同时,不能产生预期的防疫效果。此病毒对紫外线、热、酸和碱敏感,用1%—0.5%的过氢氧化钠溶液、0.2%—0.5%的过氢乙酸溶液、1:1500的消毒卫士溶液等消毒剂均可将其杀死。一、传染源。流行病学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尤其处于潜伏期和刚康复的动物是本病危险的传染源。本病在偶蹄兽间可相互传播,易感动物有30余种,但单纯性猪口蹄疫仅发生于猪。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一般从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平息。二、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1—2天。猪病初体温升高为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久在口腔黏膜形成小水泡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鼻盘、母猪乳房等形成米粒至蚕豆大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出血性溃疡面,体温随之下降,口腔黏膜上有水疱或烂斑时,会出现流涎症状。如继发感染,严重者可使蹄壳脱落,同时出现患肢不能着地,跛行或站立不稳,卧地不起等症状。哺乳母猪的乳头出现水疱时,因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子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四肢麻痹、衰弱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22-04-27 10:34:3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