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文档 17-18版高中物理《导与练》必修1习题课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1)

教育专区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 文档预览
22 页 1436 浏览 5 收藏 5.0分

摘要:高中·物理习题课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1) 高中·物理课堂探究达标测评 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核心导学·要点探究一、连接体问题【例1】(2017·吉林长春外国语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用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水平牵引力F的作用下,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稳定时悬线向左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α.撤去牵引力F后,小车继续向右运动,稳定时悬线向右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Dβ.则牵引力F的大小为()A.mgtanαB.MgtanβC.(M+m)gtanαD.(M+m)g(tanα+tanβ) 高中·物理〚核心点拨〛(1)小车与小球相对静止,小球的加速度与小车的加速度相同.(2)撤去牵引力后,稳定时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根据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求出加速度;分析整体受力,可求出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解析:当小车受到水平牵引力F作用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m)a1小球受力如图所示,则mgtanα=ma1当小车不受牵引力F作用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m)a2对小球,有mgtanβ=ma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F=(M+m)g(tanα+tanβ)选项D正确. 高中·物理方法总结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1)当物体间相对静止,具有共同的对地加速度时,就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整体所受的合外力分析列出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2)当需要计算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就必须把各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隔离出来,根据各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画出隔离体的受力图,列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7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7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2019-03-27 23:34:57上传分享
你可能在找
  • 高中·物理习题课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2) 高中·物理课堂探究达标测评 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核心导学·要点探究一、传送带问题【例1】(2017·浙江金华一中月考)如图所示为某工厂的货物传送装置,倾斜运输带 AB(与水平面成α=37°)与一斜面BC(与水平面成θ=30°)平滑连接,B点到C点的距离为L=0.6m,运输带运行速度恒为v0=5m/s,A点到B点的距离为l=4.5m,现将一质量为3m=0.4kg的小物体轻轻放于 A点,物体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点,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求:(g=10m/s2,sin37°=0.6,cos37°=0.8,空气阻力不计)(1)小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v的大小;(2)小物体与运输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0 分 33 页 | 1.10 MB
  • 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2017·四川成都检测)如图所示,马拉着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关于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B.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只有在车匀速运动时大小才相等D.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大小始终相等,与车做何种运动无关解析: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始终相等,与车做何种运动无关,选项 D正确,A,B,C错误.2.(2017·广西南宁检测)如图是火箭加速上升时的照片,此时喷出气体对火箭作用力的大小(B)A.等于火箭的重力B.等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作用力C.小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作用力 D.
    3.0 分 6 页 | 232.00 KB
  • 高中·物理第7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教师参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2.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处理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一题多解的能力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实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高中·物理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超重、失重、竖直上抛运动教学难点平衡条件的应用三、重难点突破方略超重和失重的突破方略【实验引入】用纸杯做失重实验
    3.0 分 60 页 | 1.99 MB
  • 高中·物理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高中·物理(教师参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会运用实例归纳总结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2.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思路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三、重难点突破方略已知受力确定运动情况的突破方略【例题探究】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
    3.0 分 43 页 | 1.77 MB
  • 高中·物理习题课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教师备用) 高中·物理课堂探究达标测评 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核心导学·要点探究一、多物体的平衡【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正方体空木箱A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沿空木箱对角线有一光滑细轨道 ,轨道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45°.轨道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B沿轨道自由下滑,木箱始终静止在水平面上,求物体下滑的过程中:(1)轨道对物体的弹力大小;(2)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中·物理〚核心点拨〛(1)物体B沿轨道加速下滑,利用分解法可求出轨道对物体的弹力.(2)利用牛顿第三定律,确定木箱受力,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出摩擦力.(3)由于二者产生了相对运动,一般不用整体法.
    3.0 分 32 页 | 1.27 MB
  • 高中·物理章末总结 高中·物理知能导图专题整合高考前线 高中·物理知能导图单元回眸·构建体系 高中·物理专题整合归类解析·提炼方法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1.常用公式法2.平均速度法 高中·物理 (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用比例法解题.(4)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看成“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图像法应用v-t图像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3.0 分 30 页 | 1.26 MB
  • 高中·物理章末总结 高中·物理知能导图专题整合高考前线 高中·物理知能导图单元回眸·构建体系 高中·物理专题整合归类解析·提炼方法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1.常用公式法2.平均速度法 高中·物理 (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用比例法解题.(4)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看成“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图像法应用v-t图像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3.0 分 30 页 | 1.26 MB
  • 高中·物理章末总结 高中·物理知能导图专题整合高考前线 高中·物理知能导图单元回眸·构建体系 高中·物理专题整合归类解析·提炼方法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1.常用公式法2.平均速度法 高中·物理 (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用比例法解题.(4)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看成“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图像法应用v-t图像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3.0 分 30 页 | 1.26 MB
  • 高中·物理章末总结 高中·物理知能导图专题整合高考前线 高中·物理知能导图单元回眸·构建体系 高中·物理专题整合归类解析·提炼方法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1.常用公式法2.平均速度法 高中·物理 (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用比例法解题.(4)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看成“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图像法应用v-t图像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3.0 分 30 页 | 1.26 MB
  • 高中·物理章末总结 高中·物理知能导图专题整合高考前线 高中·物理知能导图单元回眸·构建体系 高中·物理专题整合归类解析·提炼方法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1.常用公式法2.平均速度法 高中·物理 (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用比例法解题.(4)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看成“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图像法应用v-t图像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3.0 分 30 页 | 1.26 MB
本站APP下载(扫一扫)
活动:每周日APP免费下载全站文档
本站APP下载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