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情趣
摘要:遗失的情趣宋代词人苏轼所纂写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也耳”一个“闲”字让我不禁深想,并想到了一句诗是这样说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有人说,这是称道春天的美妙意境;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其实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种意境已然不合适当今的社会。越过千年的距离,看古人是如何品味这“细雨”、“闲花”。就拿苏轼与怀民来讲,可把倾泻的月光用水来比喻,斑驳的树影如水中藻荇。如此之情怀,如此之心态早已被尘世的喧嚣所吞没。你我之心,也早已无力去拾起那份“闲花”、“细雨”的情趣。而苏轼豁达的襟怀却有力的告诉我们——人,活在世上,不单单为了每作_文_吧https://Www.zuOweN8.coM/日的三餐,也不单单为了铜臭,而是为了享受生活的美妙,让自己的灵魂永存。转而想想,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裙衫之上,沁人的感觉一触即发,有谁能说这感情不滂沱?那星点的花瓣摇曳着曼妙的身姿1轻盈落下,却足以将整条小径缀满,有谁敢说这感情不壮烈?只是,只是我们每个人在心灵深处都安有一处花冢,埋藏着那些滂沱壮烈却鲜为人知的情感。也许,我们应将此诗改为“细雨湿衣不看见,闲花落地无心听”。在这毫无意境、语言生硬的“诗句”下,便暴露出一颗颗跳动着的鲜活却急躁、活泼却迷茫的心了吧!我想我们应当学习的是苏轼的那份“闲”心,没必要拘泥于程式化的生活构造,试试掬起一捧清爽纯净的水拍击脸颊,我想,越然而起的定会是七彩的水花。我也相信细雨必会看得见,闲花定然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8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8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20-04-28 00:46: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