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0
摘要:1【内囊】是宽厚的白质层,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其外侧为豆状核,内侧为丘脑,前内侧为尾状核,由纵行的纤维朿组成,向上呈放射状投射至皮质各部。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形成尖端向内的钝角型,分为前肢、后肢和膝部【内囊前肢】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上行纤维是丘脑内侧核至额叶皮质的纤维(丘脑前辐射),下行纤维是额叶脑桥束〔额桥束〕【内囊膝部】位于前、后肢相连处,皮质延髄束于此通过【内囊后肢】位于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依前后顺序分别为皮质脊髓束(支配上肢者赛前,支配下肢者靠后)、丘脑至中央后回的丘脑皮质束(丘脑中央辐射),其后为听辐射、颞桥束、丘脑后辐射和视辐射等【完全性内囊损害】内囊聚集了大量的上下行传导朿,特别是锥体朿在此高度集中,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多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2【脑干】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下运动N元)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上运动N元)及感觉障碍1【延髄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可出现延髄背外侧综合征】表现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溪(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闲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③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髄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④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朿损害)。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髄动脉缺血性损害2【延髄中腹侧损害】可出现延髄内侧综合征】表现为①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舌下神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22-09-15 23:51:1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