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探讨
摘要:《滕文公梳理及孟子“好辯”小結》滕文公》是《孟子》一書裏的第三單元,分爲上下兩篇,上篇5個小節,下篇10個小節,一共是15個小節。在第一個小節裏,即【5.1】,主要寫滕文公在做太子的時候,兩次向孟子求教治國的策略。孟子通過堯舜,向滕文公强調“道性善”的道理。【5.2】滕文公做事很謹慎,又兩次派遣然友向孟子詢問關于對父親服喪的喪禮問題。滕文公在二問孟子後,“五月居廬,未有命戒”。即沒有越過宗國魯國的儀禮要求,得到了百官族人的認可。【5.3】即是孟子回答滕文公關于治理國家的具體方法。孟子大致從三個方面提出建議:第一,國家合力徵收田稅賦稅,要充分考慮百姓的需求。“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第二,“設為庠序學校以教”。讓人民獲得教育,即教化臣民。第三,正確合理的劃分田界,實行“井田制”,合理恰切的分配俸祿,“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這三個方面可以集中體現出孟子對君王實行“仁政”的具體措施,在《孟子》的章節裏,都可以體現出孟子在奮力勸說君王要實行仁政,在孟子看來,當下國家面臨的最核心的問題的解决方法就是要實行仁政。【5.4】在這個篇章裏,孟子通過和陳相的“農”、“儒”辯論,孟子提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來反駁許行的農家學說。駁斥農家“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市賈不貳,國中無僞”等觀點主張,論證社會分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即是“勞心和勞力”之辯論。【5.5】孟子和夷子關于“愛有無差等”的爭論。夷子的“愛無差等,施由親始”,孟子提出“墨之治喪也,以薄爲其道也。然而夷子葬其親厚”以及“赤子匍匐將入井”和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22-08-29 23:11: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