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与肿瘤免疫
摘要:B7家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B7家族B7家族是具有协同刺激因子作用的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类跨膜蛋白。首先于1982年Yokochi等发现[1]。至今共发现的B7家族共有6个成员,分别是B7-1(CD80)、B7-2(CD86)、B7-H1(PD-L1)、B7-H2(BPR7-1)、B7-H3(BPR72)、B7-DC(PD-L2),其中研究得比较早与比较多的是B7-1、B7-2[2、3、4]。B7家族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分布广泛,如B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心肾、肺和肿瘤细胞等等。其中B7-1的编码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3q13.3~q21区内,B7-2的编码基因则位于3q13.3~q23区内。B7-1分子量44kd,胞外功能区有216个氨基酸残基,跨膜区有27个氨基酸残基,胞内19个氨基酸残基。B7-2由306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区有220个氨基酸残基,跨膜区有23个氨基酸残基,胞内60个氨基酸残基。CD28和CTLA-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是B7-1、B7-2的受体,也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以单体或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于T细胞表面。PD-1(programmeddeath1)则是B7H1、B7-DC的受体,ICOS(induciblecostimulator)是B7-H2受体,B7-H3的受体则还不清楚。一般认为,B7(主要是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B7)与细胞(主要是T细胞)的受体结合,作为第二信号,发挥作用。如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B7-1或B7-2与T细胞表面的CD28结合,促进T细胞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22-08-18 23:12: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