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外出时遇有风雪,也穿风衣和雨衣。雨衣的出现比风衣要早。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周代,人们已使用起雨衣。最早的雨衣为草制品,名\"蓑\",又称\"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汉毛亨注释:\"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玉篇·草部》:\"蓑,……草衣也。\"芒草虽为贱物,轻易可得,但在很长时期内,人们并没有掌握比它更适宜于制作雨衣的材料,所以不分尊卑,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北齐刘昼在《新论》一书中阐述\"适才\"这个理论时,曾将蓑衣和貂狐袭服进行对比,他认为就这两者本身的质量来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实用性方面,蓑衣自有它优势,裘服还比不上它。说得非常辩证。他的原话是:\"紫貂白狐,制以为袭,郁若庆云,皎如荆玉,此毳衣之美也;压菅苍蒯,编以蓑芒,叶微踈\垒,黥若朽穰,此卉服之恶也。袭蓑虽异,被服实同;美恶虽殊;适用则均。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如蓑。\"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又发现了多种可用作雨衣的材料,但蓑衣并没有被淘汰,尤以农夫、渔人所用为多,历代诗文中存不少描写。如唐崔道融《田上》诗:\"两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张志和《渔父》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形象地刻划出古代劳动人民不畏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情景。编制蓑衣的材料,主要是蓑草,这种草的表皮比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所以用它来制作雨衣,雨水不容易渗透。唐许浑《村舍》诗:\"自剪青莎织雨衣,南峰烟火是柴扉。\"宋杨朴《莎衣》诗:\"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