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窝子(高中阅读)
摘要:地窝子宁新路地窝子在大山深处,那是我心中的难忘之地。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这群十八九岁的新兵,被一辆卡车拉到了贺兰山的一条深山沟,执行开掘隧道的国防施工任务。这里山很高,沟很深,咆哮的狂风襄着沙石飞奔着,吹打得山石“啪啦啦”作响。山上没草,也没树,兵们望遍大山,见不到一砖一瓦的建筑。营房在哪里?连长说,就在这沟里,就在你们的脚下,但得你们亲手去盖。纳闷,这大沟两面是山,山上是石,没有一块平地,怎么盖房子?我们正困惑,连长带着几个腰粗背圆的老兵走了过来:“你们看着,房子就在这铁锹下!”连长的话刚落。老兵的锹就把尘土扬上了天。他们三下两下,便在山坡上挖掘出3米多深、20多平方米的大坑。坑在这些五大三粗的老兵们的手下,拓展得很快,一会儿工夫,坑壁被修打得平平整整,地上还铺上了五花石。接下来的活,手脚更麻利。他们在大坑的上面搭上橡子或者木板,再在橡子上面铺上油毡,再在油毡上面抹上泥巴,最后用木条和油毡钉一扇门安上。这样,一个能住十多个人的地窝子,仅用三五个小时就盖好了。有新兵问,这“土坑”能住人吗?老兵脸一沉,扯起了嗓门:这哪叫土坑,叫地窝子,记住!你在哪儿也找不到这冬暖夏凉的地窝子。地窝子,好形象的名字!我们如法炮制,很快,大山深处就出现了一溜儿的地窝子。已到炎热的夏季,没有水、没有树、没有草的大山,被炎炎的赤日和来自腾格里沙漠的热浪,晒烘得石山欲燃,四处生烟。那厉风,那烈日,无遮无挡,扑你而来,吹烤得兵们皮肉钻心似的疼痛。不到一天,那一个个赤露白嫩的胳膊上,就被揭掉了厚厚的一层皮。大山的石虽然是滚烫的,风虽然是流火的,沟虽然是燃烧的,但有让兵们慰藉的地方,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7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7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匿名用户 于 2019-05-10 11:54:34上传分享